熱情與孤獨──父親的創作和生活
也許從小即沉浸在藝術的天地吧﹐藝術對我來說就好像一種本能的活動﹐像呼吸般地順乎自然。我似乎從未察覺到藝術的潛移默化力量﹐直到異鄉求學的情況下﹐逐漸意識到家居生活空間給我的影響﹐才慢慢地觸動我去反思。這是一個由音樂和美術貫穿而成的世界﹐而建構這世界的靈魂人物就是我想要談的父親。
在別人眼中﹐父親或許是個有名氣的畫家﹐但在我眼中卻是既平實又特別的人。他會為吃不著愛吃的甜食或是份量不夠﹐和母親爭論﹔他的老花眼鏡總是愛跟他玩捉迷藏﹐讓他氣急敗壞﹔誤把洗面乳當作牙膏的糊塗事也是有的。然而﹐一旦他全神投注於創作時﹐就如顯微鏡的焦距凝聚於一點一樣﹐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。父親追求絕對的專注力﹐只要有一點他認為的瑕疵﹐都會令他坐立難安。從他為了音響效果﹐費心去購買或自製各式各樣的腳墊﹐嘗試各種不同的角度和位置的擺設﹐可以看出他對品質的要求和耐心。即使學音樂的妹妹和我已難以分辨音色的差異﹐他仍不滿足地作各種實驗和調整。其實﹐說他是個完美主義者﹐並不為過。
孤獨對他來說是很重要的﹐但他也不全然是隱士。他常和朋友談繪畫、政治和音樂。他很愛聽笑話﹐也很容易發笑。他對隨波逐流的庸俗文化感到反感﹐他試圖透過創作來證明台灣文化也是可以優雅、豐美的。此地人民對於確立台灣全體性、尋求國家定位的自覺心不足的情況﹐每每叫他蹙眉憂嘆。尼采所描述的「獅子」或夏目漱石的「反抗」精神﹐就是父親的寫照。而他把這種對現實不滿的敏銳感受轉化為創作的原動力﹐生活被提昇為藝術﹐藝術因此落實於生活中。
愛因斯坦以「簡單」、「和諧」的宇宙觀為基礎﹐將「能量」、「物質」、「時間」、「空間」連結起來﹐並具體地以e=mc2表示任一物質的「能」所釋放出來的爆炸力。父親則同樣地以「簡單」、「和諧」的原則﹐融滙熱情(能量)、音樂(時間的藝術)、顏料或木頭(物質)以及生活環境(空間)的結果﹐迸放了一種我難以形容的生命力。他親手設計、雕造的原木傢俱呼應著這個特性。我看見了線條的簡實﹐結構、色澤與紋路所構成的節奏﹐讓我體會到巴哈的音樂呈現的精鍊與高貴。他善於利用現成品的特殊造型和質地﹐巧妙地將之變化、融入自己的創作﹐造就一種秩序與自由的調和及律動。父親喜歡窩在家裡﹐家是他築夢的地方﹐是他一步步實現夢想的實驗室。
又見父親那若有所思的熟悉模樣﹐不曉得是哪樁社會事件讓他憂心不安﹐還是創作前的構思﹐是哪件原住民作品撥動他的心弦﹐或是對兒女海外求學的思念之情﹐亦或只不過是隨著音樂而發的無意識冥想呢?我倒相信那正是另一番偉大的創作的開端。
Wikis
17 years ago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